[企业新闻] 扬尘在线监测仪系统平台让数据信息化 2021-11-05
噪声扬尘监测设备是专门应用于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噪声、扬尘等环境因素监测设备。它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开发,内置各类传感器,能够对建筑工地环境中的空气温湿度、噪声、PM2.5、PM10、风速、风向、TSP、、大气压等因素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平台通过与建筑工地的扬尘监测站实现数据对接,即使不在施工现场,也能远程查看所有建筑工地的实时数据,及分时间段查看、下载某一工地的历史数据;同时系统还支持超限告警的功能。德航智能扬尘监测平台具备监测点实时地图、分钟数据曲线图、小时数据曲线图、日均数据曲线图、扬尘分钟数据、扬尘小时数据、扬尘日均数据、扬尘峰值报警、设备厂商管理、扬尘站点管理、扬尘设备管理、扬尘短信配置等功能,既可以对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监控,还可以直观的查看扬尘数据的变化曲线图,界面简洁美观,功能实用易操作,为扬尘数据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可靠而有力的依据。平台电子地图能确切显示每个设备所在位置,双击视频播放界面可以放大或缩小,方便用户直观查看区域内所有监测点的部署情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系统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功能,查询结果支持选用EXCEL形式导出;一旦各项监测因子浓度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启动超标报警。此功能包括数据上下限与预警上下限,数据上下限为数据有效性判定标准值,超过界限的则被判定为无效。预警上下限为当监测因子偏离设定值范围内一定时间之后,则会发送预警短信。应用案例:
[企业新闻] β射线法使扬尘在线检测仪监测数据更精确 2021-10-25
贝塔射线法的原理:利用低能量C14作为射线源,根据射线穿过清洁滤纸和采集有颗粒物的滤纸时的变化量来计算在滤纸上采集到颗粒物的质量,继而求得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较一般激光散射法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测量的更加精准稳定。德航智能DH-HBYC2000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监测PM10、PM2.5、TSP任意一参数(选配不同的采样切割头)、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噪声,广泛适于测量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具有CCEP(环保认证证书)、CPA、CMA的认证证书。其特点是:(1)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扩展性强;智能化设计,具备故障报警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2)采样数据自动记忆,停电后自动保存当前数据,来电后仪器能够继续采样;支持GPRS数据远程传输。(3)不锈钢材质,以及IP55防尘、防水设计,可直接安装于户外使用,无需另建站房。(4)前后双开门设计,便于仪器维护和校准。(5)采用高精度检测器,测量稳定,安全可靠,数据准确。应用案例:德航智能贝塔设备已经销售到山东德州、济宁、济南、淄博、河南焦作、周口等地,在环保要求不断严谨的情况下,德航智能的在线监测设备也在跟随时代发展,不断优化,以满足客户要求。关于德航:德航(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公司研发实力雄厚,专业技术过硬,注重吸纳专业人才,公司创始人及技术团队均有着多年IT行业经验。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促进了智能环保与物联网的深度结合,并成功推出了多种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工地产品,获得了相关产品软件著作权34项,服务应用于广大用户。
[企业新闻] 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要选什么样的 2021-10-20
自从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全国各地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并公布了一系列举措和标准。尤其对于扬尘的重灾区建筑工地来说,做好扬尘防控、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尤为重要。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是应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监控管理的需求而生,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从多方面快速、实时、直观的监测各项工地扬尘数据。什么样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更有效果?一、能够全天在线连续监测环境中的颗粒物PM2.5、PM10、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多环境参数,提供工地的空气质量数据,超过报警值时还能自动启动监控。二、能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快速地更新实时监测数据,可进行多维度、多时空的数据统计分析,便于管理部分有序开展工作。三、整个系统可自由选择模块组合,灵活增加或者削减不同监测项目。四、可以上传扬尘在线监测平台,方便对数据进行实时了解,还可以利用平台功能进行月度总结统计,观察趋势和规律,方便掌握工地各项情况。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是德航(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改善空气质量自主研发的24小时户外扬尘监控的一个终端设备。本设备可以实现扬尘监控以外,还可以测风速、风向、温湿光、二氧化碳、PM2.5、PM10等环境数据。该监控系统主要由扬尘监控终端、视频采集终端、数据监测及传输、服务器、监控管理软件、移动客户端等部分组成。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已经是各施工工地必须安装的监测设施,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升城市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提升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是建筑工地不可缺少的一环。
[企业新闻] 德航智能扬尘在线监测仪应用在天津工地的案例 2021-10-19
《天津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中对扬尘监测设备安装点位的要求:5.1点位设置要求5.1.1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及地下铁路建设点位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5.I.I.I每个建设工地设理1至2个监测点.5.1.1.2点位设置在车辆进出口、施工作业区等敏感点,可与视频监控点相结合。5.1.1.3当与其他建设工地相邻时,应避开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5.1.2企业散体物料堆场点位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5.1.2.I根据占地面积确定监测点数量;5.1.2.2监测点设置于围挡外侧,与围挡之间的距离不大于IOm.5.1.2.3优先设置于车辆进出口处,监测点数量多于车辆进出口数量时应结合常年主导风向,沿围挡外侧设置;5.1.2.4当与其他散体物料堆场相邻时,应避开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6.1.3监测点距离任何反射面原则上应大于35m,扬尘在线监测仪采样口距地面的高度应在3m-5m范围内。德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扬尘监测设备销售到静海区,津南区,滨海新区,北辰区,宝坻等,并且连接到政府平台。德航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是集成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气象参数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及信息平台等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污染源在线监测终端,主要应用于建筑扬尘、沙石场、堆煤场、秸秆焚烧等无组织烟尘污染源排放及居民区、商业区、道路交通、施工区域等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在线实时的自动监控。技术参数:1、配置40mm滤膜在线采样器;2、具有可更换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PM1.0及TSP供选择;3、检测灵敏度:0.01mg/m3;0.001mg/m3;4、重复性误差:2%;5、测量精度:10%;6、测量范围:0.01~100mg/m3;0.001~10mg/m3;7、设计了恒流控制器,确保采样流量恒定,切割曲线的正确;8、具有内装光学标准散板,确保仪器高稳定性;9、具有特别的保护气幕,避免了粉尘对仪器核心部件光学系统的污染,确保仪器运作正常;10、可支持二次开发。
[行业新闻] 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指南 2021-10-11
一、污水处理厂监察要点:1.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2.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内容的统一性,包括水量、水质、投资和处理工艺等。3.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料的完整性;4.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证书;相应的等级和可承担的环境工程项目范围的投资大小。5.运行记录。6.注意污泥处理情况。7.按照工厂的产品、产量及污水排放规律确定生产工况是否正常;每天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8.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不正确,达标是不可能的)9.正常的污水处理运行工况;(水泵、加药系统、设备、构筑物、仪器、仪表等;)检查污水处理在线监测是否正常;10.了解该污水处理项目的水量、水质的基本情况;核对水量、水质是否在正常范围;11.污水处理检查最好在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有各种作弊手段)二、对具体的处理工艺的监察内容:1、看水质外观、水量是否在正常范围,特别是进水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增大了污水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水质;2、了解处理工艺全流程及各设备、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核对主要的参数;3、一般处理工艺全流程至少为几小时,所以如提前通知,检查时出水为前面几小时的,甚至更长,或加水稀释的;4、检查全流程水泵、加药系统、设备等的运行情况;如对于沉淀池,可检查出流堰口的流量,带泥情况,表面负荷大小等;对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可检查污泥膨胀情况,污泥解体、污泥反硝化、污泥泡沫等情况;厌氧处理的温度;所加药剂的种类,浓度,投加量等;5、检查污泥处理情况;6、检查正常的运行记录;化验分析记录;三、对污水运营状况的监察内容:1.小时污水处理量-----现场水量核查(进水水量核查和出水水量核查)2.废水处理厂运行天数------水质核查(进水水质核查和出水水质核查)3.进、出水污染物如COD浓度等------运行状况核查(包括活性污泥核查、溶解氧核查、气水比核查、氧化还原电位核查、电耗量核查等)一、处理水量核查(一)进水水量核查1.查台账资料:查设计文件;查验收材料2.查流量计(瞬时流量和对累计流量)3.查超越管溢流4.查其他重复计算的水量5.查中控室相关设备运行记录:查水泵运行时间和水泵流量,用运行时间乘以水泵流量计算得出进水水量;查集水井液位、进水提升泵电流和扬程,并将之和进水量曲线对照,判定进水水量记录是否准确。(二)出水水量核查1.查流量计2.查在线监控数据3.查监督性监测报告4.核查对照进、出水水量5.其他方法验证(用用产泥量、吨污水耗电量等)二、水质核查(一)进水水质核查:查台账资料;查进水水质指标;查进水表观特征;查设备运行参数;查污泥浓度(MLSS)(二)出水水质核查1.查在线监测数据: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导致数据不真实;人为造假导致数据不真实;运行、维护不当导致数据不真实;在线监测站房不符合在线监测要求导致数据不真实。2.查监督性监测报告3.查出水表观特征三、运行状况核查(根据工艺不同分别进行核查)(一)活性污泥核查1.查污泥浓度: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污泥浓度一般在2000mg/L~5000mg/L左右,低于1000mg/L难以保障正常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可能超标;高于8000mg/L(原因可能有高浓度工业废水进入,或污泥膨胀等)会导致出水泥水分离效果差,出水SS、COD可能超标。2.查污泥表征3.查污泥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性能可通过污泥沉降比(SV)或污泥容积指数(SVI)来反映。受多种因素影响,SV值或SVI值会偏离正常值,此时不能单纯用某个运行参数来断定出水是否达标,但现场核查可根据SV值或SVI值的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4.查剩余污泥(1)污泥量。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每处理10000吨废水产生1吨~1.2吨干污泥,每处理1吨COD产生0.2吨~1吨干污泥(一般取0.4吨)。(2)污泥性状。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不沾手,结成块状;运行不正常的腐败污泥或无机化污泥,颜色发黑,沾手,呈松散状。(3)污泥去向。核查污泥去向可以进一步确认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并可通过对污泥去向的核查确定污泥是否得到了安全处置。(二)溶解氧(DO)核查1.参照数值一般生化反应池厌氧段溶解氧浓度在0mg/L~0.2mg/L之间,缺氧段溶解氧浓度在0.2mg/L~0.5mg/L之间,好氧段溶解氧浓度在1.5mg/L~3mg/L之间。对于生化反应池好氧段来说,如果溶解氧过量,会出现污泥发黄、无机质成分增多、氨氮硝化过度、总磷吸附量下降等情况,可导致出水段泥水分离快、总磷偏高;同时,由于好氧段溶解氧过量,又可能导致缺氧段和厌氧段溶解氧浓度升高,不利于反硝化脱氮。如果生化反应池好氧段溶解氧过低,会出现污泥颜色发黑、生化不充分、氨氮硝化不足等情况,可导致废水处理效果降低,出水COD和总氮超标。2.核查方法了解溶解氧浓度可查阅现场在线水质监测仪表,也可查阅中控室相关数据。核查时,查阅正常运行时的设备曝气量(或曝气设备运行电流),此时如果生化池溶解氧正常,则把这一曝气量(或曝气设备运行电流)作为标准值,对照历史记录,如果历史记录长时间明显低于上述曝气量(或曝气设备运行电流)标准值,则历史曝气量可能不足。注意的是,进水浓度低、污泥浓度低等都可能要求降低曝气量;曝气头损坏常会导致大量气体逃逸(可能有30%以上的空气未发挥作用),水面呈现开锅现象,此时曝气量(或曝气设备运行电流)虽然符合要求,但生化反应池溶解氧浓度会明显低于正常标准,难以保障出水COD等指标稳定达标。(三)气水比核查1.参照数值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气水比为处理每吨污水需空气3m3~12m32.核查方法进水量稳定时,主要通过核查曝气设备的曝气量确定气水比是否正常。(四)氧化还原电位(ORP)核查1.参照数值氧化还原电位是判断缺氧和厌氧段反硝化情况的一项指标。通常氧化还原电位在厌氧段小于-250mV,在缺氧段小于-100mV。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微生物代谢需要的营养物组成碳(C)、氮(N)、磷(P)的比例是C∶N∶P=100∶5∶1,如果进水COD浓度低,则碳源不足,此时ORP将增大,甚至为正值。2.核查方法:查阅现场在线监测仪表,也可查阅中控室相关数据。(五)电耗量核查1.影响因素影响电耗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1)设计处理规模和实际处理水量。(2)进水水质和水温。(3)曝气方式。(4)污泥脱水方式。(5)出水消毒方式。(6)设备效率。(7)季节性变化和昼夜变化。2.参照数值处理厂电耗量一般为0.2度/吨~0.35度/吨污水,根据处理工艺有较大差别。3.核查方法现场核查,一般方法是根据某一时间段内污水处理量、耗电量计算污水处理厂实际平均电耗量,并与上述经验电耗量比较,判断污水处理厂运行是否正常。
[行业新闻]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之 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 2021-10-11
(十一)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十二)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标准,健全污染物排放、监管及防治标准,筑牢污染排放控制底线。统筹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修订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监测评估等标准。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利用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资源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效益评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标准,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障生态安全。 (十三)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登记、评价、评估、监测等系列标准,研究制定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标准,推进能源资源绿色勘查与开发标准化。以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和资产核算为重点,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机制。制定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标准,发展海洋经济,服务陆海统筹。 (十四)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建立健全土壤质量及监测评价、农业投入品质量、适度规模养殖、循环型生态农业、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等绿色农业发展标准。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不断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标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标准。建立绿色建造标准,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标准。建立覆盖各类绿色生活设施的绿色社区、村庄建设标准。 (十五)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完善绿色产品标准,建立绿色产品分类和评价标准,规范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识。构建节能节水、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标准。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
[行业新闻] 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异常标记规则(征求意见稿) 2021-09-29
[行业新闻] 绿色金融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抓手 2021-09-29
未来3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的投资。虽然当前已有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但所有投资规模预测都将超过10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政府资金只能支持一小部分,巨大的缺口还要靠社会资本来弥补。要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以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抓手,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绿色项目倾斜。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截至2020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1.95万亿元,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电力、热力及交运等行业的绿色贷款占绿色贷款余额比重为59.67%。但相对于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体规模(约168万亿人民币)而言,绿色贷款占比仅约为7%。截至2021年3月22日,中国绿色债券存量为9108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无论是在中国目前信贷300多万亿元的总体规模中,还是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需百万亿元级别的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规模相较,目前绿色信贷规模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在国内层面,大型金融机构和央企积极抢抓机遇,发行碳中和债券。截至目前,中国已发行48只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692.2亿元。在国际层面,2016年9月,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2019年4月,中国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家联盟,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打造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平台。目前,只有中国和欧盟出台了明确的绿色分类标准,中欧双方也正在推动中欧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绿色金融分类标准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助于界定哪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应纳入绿色金融范围。为推动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修订了绿色债券标准。在其联合发布的最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删除了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类别相关内容,标志着绿色债券不再支持任何涉煤项目,包括节能领域火电机组污染防治等与煤炭相关的项目,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更加科学准确。其他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如银保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统计标准》,国家发改委会同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尚未作出相应的调整,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从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角度看,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健全和统一绿色债券的认证标准,加大对洗绿漂绿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目前,中国和欧盟正在推动中欧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避免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碎片化发展。绿色分类标准趋同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形成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有望形成绿色金融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发展绿色金融,要完善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环境信息披露是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的重要基础,是缓解绿色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降低运营风险和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并未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和气候信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愿低;金融机构缺乏采集和评估企业和项目碳排放、碳足迹信息的平台和能力,较难作出科学客观的绿色投融资决策。据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计3939家,其中已发布相关环境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效样本的企业共1006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25.54%,仍有逾七成上市公司未发布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报告。即便是披露环境信息的部分企业,也存在着披露程度低、披露信息内容标准不统一等相关问题。当前,健全完善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迫在眉睫。深交所、上交所分别在2020年2月和8月修订了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南,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需披露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全面提升对国内上市公司碳排放相关报告的合规标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推动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将研究建立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这些能否尽快落地形成可操作的强制性规章制度,出台后能否得到严格执行,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境和气候相关的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给金融资产带来的风险,未雨绸缪,做好资产风险评估,包括一定的压力测试,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高碳资产将加速折旧,在正常使用寿命前成为搁置资产,可能会形成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需改变过去对资本密集型高碳排放企业的估值与行业偏好,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将气候因素纳入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以降低资产搁置的风险。同时,发展绿色金融将会带动百万亿级的绿色低碳投资,金融监管机构应适时调整绿色金融资产风险权重,降低绿色不良资产容忍度,开展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ESG产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其开展绿色投资。需要注意的是,绿色金融存在着技术复杂、周期长、盈利低、政策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与金融追求短期盈利的惯性思维存在潜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动力不足,使得当前绿色金融仍以传统的项目融资和绿色信贷为主,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单一。可以说,无论从结构、数量上看,还是从效果上看,这都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在执行层面还面临诸多困难。
[企业新闻] 德航智能固定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系统 2021-09-28
检测仪技术参数:尺寸(2000x600x900)mm/重量:100kg电源200VAC,50Hz工作温度5-35℃湿度20-90%RH检测器高灵敏度FID检测器检测下限甲烷0.1ppm非甲烷总烃0.05ppm苯0.1ppm量程甲烷(0-1000)ppm非甲烷总烃(丙烷计)(0-1000)ppm苯(0-10)ppm量程漂移5.0%F.S.分析周期非甲烷总烃2min苯系物6min重复性甲烷/非甲烷总烃1%,苯系物3%测量物质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系物等产品特点:1.高度自动化。系统高度自动化,全自动运行,系统自动全流程标定,自动检测FID火焰状态并点火,实时连续分析输出污染物的排放量,故障自动分析,保证数据的及时和可靠;2.采用全热法,从采样到分析全程高温,无需除水,有效避免样品损失,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3.高度定制化。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系统设计、生产制造、调试服务和运维保运定制化全套解决方案。4.具有CCEP、CMA证书设备具备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环境参数的监测,为扬尘和噪声监测数据的后期分析提供气象参数保障。监控终端与数据平台可构成在线监测系统。终端通过紫外光对气体电离子化,可以检测上百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总浓度。数据平台是一个互联网架构的网络化平台,终端所得数据均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及时传递到数据平台便于管控,监测系统还具有对数据的报警处理、记录、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多种功能。固定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具、橡胶、石油、石化、冶金、化工、环保、造纸、印染等工厂的VOC有组织排放口。应用案例:宝岛车业关于德航智能德航PCIPPC大力投入软件研发培养人才,在环保行业做了长远的规划以及工作部署,加入软件协会,消防协会、环保协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建康认证-ISO-18000、取的了8项,34项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开发扬尘在线监测运维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能控制、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且成功研发了智慧环保扬尘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以及移动式扬尘监测车,扬尘噪声监测仪,气象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
[行业新闻] 河南监管局:推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实现的几点思考 2021-09-28
近期,河南监管局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对河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显示,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增速、能耗双控、煤炭消费减量、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预计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可以按期完成国家碳达峰任务,并推动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但在产业转型、节能降碳、生态碳汇、碳税碳交易等方面仍要下足功夫,做足功课。一、产业转型方面一是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统筹好增量与存量,制定实施电力、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合理确定产能和规划布局,推广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二是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两高项目长效管理机制,严格项目审批,坚决刹住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实施两高项目拉网式大起底、大清查,建立全省两高项目清单,按要求实施分类处置;已建成的两高项目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强化常态化监管。三是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聚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链,加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着力培育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抢占低碳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节能降碳方面一是加快低碳转型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用能需求和河南省煤炭消费削减10%目标任务,坚持节约优先,充分挖掘本省能源资源潜力,强化外引能源建设,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二是减煤稳油与增气引电。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实施煤电结构优化、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工程,保持全省油品消费基本稳定。实施油气管网和储备设施建设工程,拓展外气入豫通道;发挥好现有通道作用,加快推进陕电入豫工程,加快谋划外电入豫第四通道。三是靶向定位大力强新。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大力发展风、光、生物质、地热能等新能源,实施沿黄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光伏发电创新发展、中深层地热供暖集中连片示范区等工程,进一步缩小非化石能源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三、生态碳汇方面一是持续增强林草湿地碳汇能力。积极推进以增量扩容、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人工公益林近自然经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等方式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二是完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强资源保护、努力减少碳排放,推进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湿地碳汇计量监测研究试点,开展市县级林业碳汇潜力评价和试点建设,建立统一的林业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评估系统。三是加强林业碳汇增汇研究。加强基础研究、资源培育,强化科技支撑,设立并实施碳增汇科技计划,深化理论研究、加大应用研究、推进转化研究,全面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四、碳税碳交易方面一是积极开展已纳入企业碳交易工作。按照全国碳税、用能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统一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已纳入企业碳市场系统开户、配额分配、数据核查、清缴履约等工作,利用市场化手段促使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有序有效推进相关工作。二是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碳汇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培育、开发机制及监测监管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建设,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申报,申请中国核证碳减排量,推进碳汇交易。三是探索发展碳汇经济。通过制度创新,在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普惠体系基础上,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开发生态碳汇产品;统筹林业碳汇交易与公益性碳汇林建设,积极推进各类林业增汇减排项目试点,探索建立碳中和、碳汇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