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排查重点 |
存在的突出问题 |
防治措施 |
1 |
储罐呼吸气控制措施 |
固定顶罐未按要求配备氮封、呼吸阀、平衡管等设施; |
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5.2kPa 的有机液体,固定顶罐储存配备呼吸阀、氮封,呼吸气接入处理设施; |
2 |
进料及卸料废气控制措施 |
固体投料、液态进料、卸料废气未有效收集处理; |
①?液态物料输送宜采用磁力泵、屏蔽泵、隔膜泵等不泄露泵; ②?液体投料采用底部给料或使用浸入管给料方式,投料和出料设密封装置或密闭区域,或采用负压排 气并收集至废气处理系统处理; ③ 固体投料使用真空上料、螺杆输送、密闭带式传输、管链输送等方式,或设密封装置或密闭区域后,负压排气并收集至废气处理系统处理; |
3 |
生产、公用设施密闭 |
① 固液分离、干燥等工序生产设施密闭性差; ② 过程取样未密闭; |
①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反应和混合过程均采用密闭体系; ② 采用双阀取样器、真空取样器等密闭取样装置,逐步淘汰开盖取样; ③ 淘汰开放式研磨设备,改用密闭式砂磨机等连续化密闭化的设备; |
4 |
泄漏检测管理 |
未按规范要求开展LDAR 检测; |
① 按照规定的泄漏检测周期开展检测工作; ② 对发现的泄漏点及时完成修复,修复时记录修复时间和确认已完成修复的时间,记录修复后检测仪器读数; ③ 建议对泄漏量大的密封点实施包袋法检测,对不可达密封点采用红外法检测;鼓励建立企业密封点LDAR 信息平台,全面分析泄漏点信息,对易泄漏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
5 |
污水站高浓池体密闭性 |
污水处理站高浓池体未密闭加盖; |
① 污水处理站产生恶臭气体的区域加罩或加盖,使用合理的废气管网设计,密闭区域实现微负压; ② 投放除臭剂,收集恶臭气体到除臭装置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 |
6 |
危废库异味管控 |
① 涉异味的危废未采用密闭容器包装; ② 异味气体未有效收集处理; |
① 涉异味的危废采用密闭容器包装并及时清理,确保异味气体不外逸; ② 对库房内异味较重的危废库采取有效的废气收集、处理措施; |
7 |
废气处理工艺 适配性 |
废气处理系统未采用适宜高效的治理工艺 |
高浓度VOCs 废气优先采用冷凝、吸附回收等技术对废气中的VOCs 回收利用,并辅以催化燃烧、热力燃烧等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及VOCs 减排。中、低浓度VOCs 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处理,无回收价值时优先采用吸附浓缩-燃烧技术处理。 |
8 |
环境管理措施 |
/ |
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并采用适合的末端治理技术。按照HJ 944 的要求建立台账,记录含VOCs 原辅材料的名称、采购量、使用量、回收量、废弃量、去向、VOCs 含量,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投运时间、启停时间、温度、风量,过滤材料更换时间和更换量,吸附剂脱附周 |
?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转自合作媒体或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