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废填埋产能两年高速扩张87%,接近翻番:2017年与2018年我国分别新增危废填埋产能46万吨/年(14个)和47万吨/年(13个),较之2016年底的垃圾填埋产能规模107万吨/年,两年产能增长87%。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份配置有危险危废填埋场,设施共有80个,总规模达到199.51万吨/年(甘肃与宁夏仅披露总库容)。总体而言,填埋场的分布已经较为广泛。分省份来看,全国填埋产能规模居前的主要包括:江苏(34万吨/年)、浙江省(22万吨/年)、山东(22万吨/年)、新疆(14万吨/年)和广东(13万吨/年)。
填埋产能扩张进度快于焚烧,有利于焚烧成本降低:目前我国每年通过填埋场处置的危废中,占比居前的品类主要包括:含Cr废物(16%)、焚烧飞灰和残渣(14%)、含Zn废物(13%)、表面处理废物(13%)等。其中焚烧飞灰和残渣填埋在焚烧处置危废的成本中占比15-30%,随着填埋产能的快速扩张,已有个别省份出现填埋价格的降低,将有利于焚烧处置成本下降。
1危废填埋产能建设连续两年突飞猛进,产能接近翻番
1.1.危废填埋产能建设两年快速扩张,增长至200万吨/年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份配置有危险废弃物填埋场,设施共有80个,总规模达到199.51万吨/年(甘肃与宁夏仅披露总库容)。因此,总体而言,危废填埋场的分布已经较为广泛,个别不设置危废垃圾填埋产能的省市,通过水泥窑协同焚烧的方式处置垃圾飞灰等需要填埋解决的危险废物。
分省份来看,全国填埋产能规模居前的主要包括:江苏(34万吨/年)、浙江省(22万吨/年)、山东(22万吨/年)、新疆(14万吨/年)和广东(13万吨/年),除新疆是因为土地使用价格优势使得填埋工艺推广较快之外,填埋处置产能分布基本与危废处置需求集中地区匹配。
2017年与2018年我国分别新增危废填埋产能47万吨/年(13个)和46万吨/年(14个),两年合计新增产能93万吨/年,参考2016年底产能107万吨/年,当年填埋处置危废86万吨/年,2017-2018两年新增产能87%。
1.2. 填埋产能的快速扩张,或带来焚烧/资源化成本降低
目前我国的危险废物处置方式主要包括综合利用、焚烧、填埋与物化等方式。填埋处置是其中规模最小的方式,主要用于处置资源化经济性较差、且无法通过焚烧减量的危险废物,如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的焚烧飞灰与残渣等;毒性较高且资源化不经济的重金属污染物。
根据中科院发布的一份我国27座危废填埋场综合调研结果,每年通过填埋场处置的危废中,占比居前的品类主要包括:含Cr废物(16%)、焚烧飞灰和残渣(14%)、含Zn废物(13%)、表面处理废物(13%)、含Pb废物(10%)。
2018年环保督查回头看与“清废2018”等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省更加重视危废产能缺口问题,填埋产能由于建设周期短、技术难度较低产能释放进度较快,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已有部分省份危废填埋价格开始下降。
危废填埋价格的下降,有助于危废焚烧成本降低。目前我国的危废焚烧处置中,平均每吨危废将产生0.25-0.3吨的燃烧残渣与飞灰,按照3500-5000元/吨的填埋处置价格计算,每吨焚烧危废的灰渣处置成本约为875-1500元/吨。在焚烧处置的总成本中占比约15-30%。因此,填埋产能的快速释放,将降低焚烧处置成本,提升效益。
展望未来三年,我们认为由于选址的客观限制与填埋空间的不可逆消耗,填埋产能的释放空间会逐步缩小。目前的填埋价格下降,有一定的原因在于填埋与焚烧产能释放周期不匹配,而随着近两年启动的垃圾焚烧产能逐步释放(环评通过后仍需1.5-2.5年),危废填埋的需求加速释放,不排除仍有阶段性涨价空间。
2环保&公用板块上周涨跌幅
市场行情概览:电力板块上涨0.23%、环保、燃气和水务板块分别下降3.95%、3.93%、3.14%;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降2.99%、3.83%、3.06%。
涨幅前五名:华控赛格(20.16%)、佳力图(10.08%)、上海洗霸(3.76%)、天瑞仪器(2.85%)、新余国科(2.31%)。
跌幅前五名:中再资环(-13.58%)、永清环保(-12.06%)、金鸿控股(-11.05%)、旺能环境(-10.83%)、南方汇通(-10.79%)。
3环保&公用板块上周订单情况
根据公告与招投标信息统计,本周环保公司合计新增订单33.96亿元,其中,新增订单金额最大三家依次为首创股份联合体(22.89亿元)、东珠生态(3.72亿元)、雪浪环境(1.76亿元)。
4环保行业本周重要事件回顾
中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涉及“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环保相关重点专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11月15日至2018年11月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完善项目申报指南。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转自合作媒体或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