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询问如何看待“有机构估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将花费7000亿元”,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回应称,总的投资数量是很大的,超过一万亿是没问题的。
张司长的估算过程,是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现在全国的供水管道长度大约100多万公里,污水的管道长度只有60多万公里,仍有30-40万公里的长度。1公里污水管道平均大概需要300万,30万公里需要将近一万亿,光污水管网就有一万亿的缺口。这个缺口是指参照供水来说的,另外还有污水处理厂,还有河道的综合整治。由此可见,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将花费超过一万亿,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数据应该具有可靠性。
这一万亿从哪里来?
谈及到整治黑臭水体往往会想到政府财政投入,但从近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分析看来,仅靠政府财政投入的可能性不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来,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的同比增速一直在降低。近一段时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处于历史地位,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率仅高出了0.3%,十分接近。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会有重点的资金投入。
黑臭水体整治或将市场化
7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价格政策体系。在《意见》聚焦的四大方面中,第一项就是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简单地说,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分为五方面:
(1)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
(2)开征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
(3)根据区域不同,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和处理费标准不同;
(4)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
(5)健全城镇污水处理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
这样看来,这项政策就很容易被解读。让污染者付费,提供污水处理的成本,给污水处理者合理的收益。污水处理服务费标准的形成,是通过招投标等市场竞争方式并结合相关参数,《意见》的实行将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市场化。
黑臭水体整治仍受政府监管
《意见》中还提到,建立污水处理服务费收支定期报告制度,污水处理企业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污水处理服务费收支状况,为调整完善污水处理费标准提供参考。
虽然污水处理服务费标准主要由市场形成,但污水处理费(我们可以理解为污水处理成本)仍由政府制定。当然,政府的监管对市场化推进是有积极作用的,比如避免一些地方污水处理费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黑臭水体整治后除了改善生态环境,对地方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收入占比较高,黑臭水体整治后会提高周边房地产人气,对推动城市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转自合作媒体或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